新闻中心
走进“同济房检”,看科技如何引领智能检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3

1.科技创新开创房屋建筑体检新模式

       同济房检引入“5G+无人机”技术,为上海历史建筑带去了高科技“体检”,保持建筑健康,展现建筑之美,保障市民游客安全。

       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引入“5G+无人机”技术,上海历史建筑保护变得更加高效。曾被誉为“远东第一楼”的上海地标和平饭店日前接受了一次高科技“体检”。工作人员操纵无人机围绕这座于1929年建成、楼高近80米的历史建筑上下飞行,无人机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经由5G网络快速回传至后台。

       从检测人员终端屏幕上看,大楼的红外图像有深有浅,这是由于大楼的对应部位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不同,红外图像显色也不同,经过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判断大楼墙体是否存在空鼓、渗水等“内伤”,高清图像和视频则让外墙裂缝等“外伤”无所遁形。


       和平饭店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何让这座“高龄”历史建筑保持健康,避免外墙的花岗岩石材脱落,保障市民游客安全,同时又更好地展现上海海派文化和建筑之美是个难题。若用传统搭脚手架、吊篮或从楼顶往下吊绳子后人工检查方式通常需要花费几天时间,给住客带来不便,也影响外滩万国建筑群和南京路步行街整体美观。

       “无人机搭配红外设备、高清设备近距离对墙体垂直扫描是最优解决办法,而且每一面外墙检测仅耗时约半小时。” 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项目负责人介绍。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雄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力量,该站在房屋质量检测领域不断深耕细作,做大做强。近五年,他们克服疫情影响,年合同额增长超过20%,不断抓质量,抓服务,抓科技强站,树“同济房检”品牌。

2.院士引领与专家指导推动房屋检测发展

       同济房检历任站长始终重视科技引领,邀请领域内专家担任技术负责人,通过专家引领检测站工作发展方向,将先进技术与设备用于检测服务领域。

       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是上海市最早从事房屋质量检测工作的单位之一,由著名的结构工程专家朱伯龙教授任首任站长,经过30多年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现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综合实力最强、信誉最好、承担检测业务最多的房屋质量检测单位之一,专业从事房屋、隧道、桥梁以及地下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检测评估和抗震性能鉴定的技术型、智能型检测单位。

       历任站长张誉、陆竹卿、顾祥林、谢雄耀始终重视科技引领,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断被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像声波、雷达、图像、激光等先进传感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检测中,使整个行业朝着全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大数据化、高效与高精度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检测服务能力,扩大了检测服务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曾作为同济大学房屋检测站的技术负责人,始终关心房屋检测行业的发展。他在2022年“房屋安全鉴定技术论坛”致辞指出,既有房屋安全运维将是今后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房屋安全鉴定是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由吕西林教授担任领队的同济大学专家组6人作为国家建设部派出的“房屋应急评估专家组”,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根据国家住建部和四川省建设厅的总体安排,直接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在广元市、青川县、苍溪县等地,对受震房屋进行震害评估。当时,这批同济大学派出的专家年龄都在50岁上下,每个人都自带帐篷。按照他们的说法,“灾区不缺壮劳力,30岁以下的年轻人缺乏经验,我们去,能快速判断工程设施的安全性,有了专家的指导,相信救灾效率将大大提高。”抗震研究、要防患于未然。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同济大学目前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具有四座振动台的多功能振动台阵试验系统。身为科研工作者,吕西林院士总是要求自己“严谨诚实、不图虚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理论联系实际,转化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坚实的支撑。他的这些理念也深深感染了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的同事,始终牢记房屋检测要对公共安全负责。

3.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保障房检高质量发展

       同济房检始终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体检测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既有结构是指已投入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荷载变化以及因异常天气作用、地震、火灾等事故造成的损伤或变形,这些损伤或变形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对既有混凝土建筑或在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鉴定和维护,是保障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技术措施之一。

       近几年来,房屋质量安全频拉警报,例如,2020年的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2022年的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53人死亡。这些血淋淋的事故背后,都是因为责任心的缺失以及监管不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5月8日该站专门组织全体成员共130余人在线上认真学习了住建部的视频会议精神,并学习传达了上海市安监所《关于进一步强化本市房屋检测鉴定活动管理的通知》文件。

       技术负责人张伟平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检测经验,给大家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风险意识,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时刻紧绷着一根弦;第二,针对一些风险比较高的类型,我们要十分注意,不仅重视结构计算,还应重视整体性能、构造措施和节点的检测;最后,对于局部检测的项目,最好能够对整体结构有一个判断。

       技术负责人蒋欢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不能一味的迎合委托方的要求,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其次要从各个环节去消除风险,从接收委托,检测方案制定,现场完整正确的检测,认真分析检测数据,正确的建模,直至最后整理成报告并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能做到依法依规。

       土木工程学院周颖院长指出:首先要在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增量,而这个稳定的底线就是安全,包括防疫安全、舆情安全、检测安全以及实验室安全,安全是我们要牢牢守住的底线。为此,检测站专门召开了专项会议,认真讨论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迅速制定相应的措施,包括开展专题学习和技术培训,设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现场作业和监督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检测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一直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推进剂。自2017年该站由同济大学科技处划归土木工程学院管理以来,始终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从管理文件指定、设备认证、专业工程队伍建设等方面一步步坚实迈进。

       2018年11月17日,该站的CMA计量认证工作终于迎来了国家认监委高校评审组的现场评审,历时1天半,包括了首次会议、参观考察检验检测现场、现场评审(分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交现场考核报告、全体人员座谈会以及末次会议等,对该站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最终经过专家们的严格评审,顺利通过了CMA的计量认证工作。同济大学顾祥林副校长也特邀参加了现场评审的首次会议,他充分肯定了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工作开展,同时也对继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济房检在承担各类建筑结构检测评定业务的同时,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文物保护事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山西省是我国古建筑遗存第一大省,地面古建筑数量众多、历史年代跨度大、建筑结构形式多样、人文文化元素丰富、建筑结构现状千差万别。在2021年10月2日至7日,经历了山西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的袭击,共有超过1700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在不同程度上出现险情。大量古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急需进行勘察、检测和有效的修缮或修复。

       山西省通过太原同创谷积极联系对接,在太原市委组织部的关心下,2021年10月19至21日,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组织专家组,紧急赶赴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对水灾后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作进行考察。同济大学专家组在清徐县现场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文庙、太原市重点文保单位——迎宪村武庙(火神庙)、清徐县保护建筑——中山公园(城隍庙)、西门洞及城墙遗址、太原市文物单位——乔万选故居等文物保护建筑,对这些文物建筑的历史、现状、结构安全、水损状况等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同时参加了“清徐县水城文物修复项目意向”汇报会。经过考察,同济大学的专家们分别就清徐县历史文物建筑修缮的原则、修缮技术和方法、修缮程序、结构安全检测和监测、古建筑测绘以及数字化资料的建立等给出了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清徐县政府和文保管理单位对同济大学的帮助和支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衷心的感谢。

       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该站先后完成了各类既有建筑结构的检测评定业务共计2000余项,检测面积超2000多万平方米,这些业务涵盖房屋完损状况检测、房屋安全检测、房屋损坏趋势监测、房屋结构和使用功能改变检测、房屋质量综合检测、抗震鉴定及其他类型。这些业务按地区分类,上海地区项占总数的80%,外地检测占总数的20%。检测项目所在地区主要有: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山西、广东、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江西、天津、深圳、吉林、海南、四川、福建、广西等地。同时,还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及培训等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近五年,主持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42项,获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主编及参编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规程、标准42部。该站秉持客观、科学、公正、公开原则开展房屋质量检测、鉴定工作,技术手段先进,质量可靠,信誉卓越,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

5.站在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引领检测行业新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与国家发展趋势,同济房检决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围绕低碳、智能、韧性做好高质量文章,不断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引领检测行业发展。

       2021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召开了2021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谢雄耀站长激动的谈起,2017年同济大学顾祥林副校长交给他们的两个任务,一是通过CMA认证,二是业绩过亿,到今年两个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都完成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他强调务必要有风险意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是检测的生命,我们必须在源头上把好关,然后再通过提升内部的管理、报告的质量以及过程的监督,最后确保报告的真实有效,这是同济房检站不可动摇的使命。其次,我们要有危机意识,不能还只着眼于小项目,我们有最新的智能化研究成果,我们有最强的科研队伍,我们有迅速适应市场的能力,我们更有实力去承接大项目、标志性的项目。最后,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应该有同济房检站的身影,这也是同济土木人共同的心声,最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土木工程学院周颖院长指出:自己作为检测站的一员,见证了近五年来我们站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飞速成长,令她非常感动。同时她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在即将到来的双碳时代,我们站要能抓住这个契机,在绿色建筑评价等领域加快培养人才,从而在这个市场上能捷足先登,因为“双碳是一个趋势,一个人干不过团队,团队干不过集体,而集体干不过趋势”;第二,我们站要有代表性的项目,并且能做成短视频,让业主更便捷地了解我们,“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自己;第三,科技引领未来,我们站人才济济,必须在智能化的检测方法或检测设备上做一些探索和引领,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引领工程检测行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指出城市更新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决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围绕低碳、智能、韧性做好高质量文章,为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力量。


联系我们 more+

 电话:021-5580 7395

 传真:021-5580 7395

 邮箱:tjfjz@tongji.edu.cn

 地址:国康路98号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东楼1楼

 

Copyright © 2016 同济大学房屋检测站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6575号-5